電視深度新聞節目的告別式?!

「感謝您的觀看,我是洪培翔,下次再會!」
東森新聞資深主播《#台灣啟示錄》主持人洪培翔,突然請辭,讓這句熟悉的結語,正式成為絕響!

我覺得他是繼 #盛竹如 之後,最有「文字魂」的聲音代表,沉穩中帶著一點壓抑怒火的「社會」觀察家說掰掰了!有人說他是生涯轉彎,但我們也理解,有時候這是「官方說法」,代誌往往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!但這件事其實我想要談的重點是:「我們現在的世界不配擁有深度新聞?」

這年頭,想好好做個認真的電視節目,其實比在台北買房還難!#TikTok、#YouTube Shorts、#Reels 橫行,觀眾忍耐秒數比專注力還短,內容不夠快、不夠嗆、不夠辣?掰啦!深度新聞節目的命運,像是慢動作跟不上快轉鍵!

如果你跟我一樣待過 #電視台,你大概能理解,製作一集像樣的節目,要查資料、找人、做訪談,還要面對製作人說「這段不夠刺激喔~」的死人眼神壓力!最重要是成品播出後,如果標題沒有爆點或缺少不斷持續高潮迭起的哭喊natural sound,演算法根本當你是空氣,因為雖然電視收視率很重要,但一天比一天衰退,哪個節目類型都一樣!

更慘的是,廣告主喜歡熱鬧強強滾的點閱數!深度節目的鐵粉雖然忠誠度夠,但數量卻常常「感人」的稀少!於是製作團隊可能會陷入一種內心OS:「我們明明做了全班最認真的報導,為什麼只有兩個人看?」

事實上,最重要的關鍵,還是在如今話題的主導權早從新聞台跑到網紅手上,一個 #KOL 的限時動態、隨便一個素人發的爆料影片,特別是threads不一定需要很多訂閱或好友,關鍵字或議題對了,演算會推你一把,不像IG和FB,所以你可能瞬間打趴傳統節目!深度節目等記者跑完三個地方採訪、剪完畫面、上完字幕,觀眾早已被你家的狗狗半夜吹狗螺,我家的貓咪會跳水的網路影片給洗版。

說到底,現在的人壓力大,只想看可以笑一笑的東東、八卦、追個爆料!深度節目像是好看好吃的法式料理套餐,而大眾其實只想來點鹽酥雞加珍奶,最好能邊看邊滑手機就好,不用演那麼大!

所以 #洪培翔 的離開,不管是不是個人選擇,但另外一層的意義是時代變遷的反射!他沒說太多,但這一聲最後的「再會」,聽起來就像在告別一段越來越難被聽見的時光。

#深度新聞節目 不是沒人要,只是這觀眾的口味變了!沒辦法,這就是時代趨勢的現實!就像我們這麼認真寫了一拖拉庫的文章,但永遠也比不上一個年輕妹仔,隨便亂po一個扮鬼臉的蝦照一樣,愛心無限多!

圖:東森《台灣啟示錄》影片

張貼留言

較新的 較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