墾丁觀光業經營到懷疑人生

新聞快評特派員:林尚賢 / 資深媒體人 / 英國Coventry University運動管理碩士

根據媒體報導統計,2024年墾丁的遊客人數僅214萬,創下非疫情期間的最低紀錄,而知名業者「統一渡假村墾丁海洋體驗樂園」也宣布將於2月底暫停營業。同時,其他業者如「承億文旅墾丁雅客小半島」及一家老牌中型旅館也傳出即將撤出市場,顯示當地觀光產業進一步惡化,當地觀光業者們經營到懷疑人生,事實上這種寒冬並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!

首先,因為國內旅遊市場競爭激烈,政府大力推動地方觀光,許多新興景點如台東、花蓮及離島地區逐漸崛起,分散了原本屬於墾丁的旅遊人潮。此外,這些新景點以創新、多元的旅遊模式滿足了現代旅客的需求,使得墾丁的吸引力相對下降。同時,墾丁曾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勝地,但隨著時間推移,其設施與景點逐漸老化。以墾丁大街為例,過度商業化的現象早已引發批評,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的商品和飲食選項,讓遊客感到單調無趣。此外,墾丁的主要旅遊元素如沙灘和夜市,景點吸引力與基礎設施老化,已無法滿足旅客追求深度體驗的需求。

數據顯示,2024年的遊客人次跌破200萬大關,顯示旅遊需求疲軟。這種下滑可能與全球疫情結束後國際旅遊恢復相關,許多國人選擇出國旅遊,導致國內景點人潮銳減。此外,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與消費者支出謹慎,也影響了旅遊市場。而連帶影響的,也是隨著遊客減少,墾丁的飯店與渡假村面臨入住率降低和高經營成本的雙重壓力。例如,統一渡假村因考量市場需求變化宣布停業,其他中小型旅館也紛紛選擇退出市場,淡旺季差異過大的特性,更讓全年穩定商業經營變得困難重重。

還有,墾丁的觀光開發長期以來造成了生態環境的負擔,垃圾問題與海洋生態破壞尤為嚴重,現代旅客越來越重視環境永續性,而墾丁在這方面的形象難以與國際接軌,對部分重視環保的旅客群體形成流失。重要的是,還有媒體不斷發現許多亂象,報導諸如墾丁沙灘陽傘亂象引發爭議,雖然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全面稽查並出動挖土機清除,短短2天就拆除180頂陽傘並開出九張罰單,不過許多負面印象也讓墾丁觀光雪上加霜。

但面對種種挑戰,其實墾丁也並非沒有翻身的機會,以下幾點建議可供業者與當地政府參考,第一加強推動多元化旅遊體驗,增加生態旅遊、文化旅遊及運動旅遊的選項,例如衝浪、潛水及探索當地原住民文化,以吸引年輕族群及國際旅客。再來也要提升基礎設施與服務品質,像是改善老舊設施,並結合智慧ai科技,如無接觸入住、數位導覽等,提升旅客的整體體驗。

當然打掉重練也是一種方式!透過墾丁這個品牌重塑與數位行銷,現在社群媒體方便,因此可以經由各種媒介、部落客合作及短影片行銷,重塑墾丁品牌形象,強調地方特色與深度旅遊價值。同時,一樣可以強化環境永續性的面向,推動低碳旅遊計畫,加強垃圾回收與環保政策,打造永續觀光的典範,吸引重視環境,特別是國外旅客的觀感,從外國遊客的口中進行出口口碑行銷,再轉成國內口碑行銷。

最後當然最重要的一點,還是需要中央或地方政府與業者大力合作,政府應提供補助與政策支持,幫助業者減輕經營壓力,業者更要自力自強,透過無數淡季活動規劃,均衡全年旅遊人潮,墾丁曾是台灣的觀光明珠,儘管目前面臨困境,但若能因應市場變化,結合創新思維與永續發展,仍有機會重拾昔日榮光,成為國內外旅客的理想旅遊目的,地再現墾丁風華。

張貼留言

較新的 較舊